6月14日,美国军方发布航行警告,将会在6月14日-6月17日进行三叉戟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试射。此次导弹试射应该是一次常规的导弹例行抽检,目的是检验导弹的可用性,以保证打击力量的可靠性。巧合的是布林肯计划6月18日访华,而这次洲际导弹测试也与往年不同。
(资料图片)
本次任务的潜艇部署在佛罗里达450公里外海域,目标溅落区是非洲纳米比亚外海约400海里,射程超过1万公里。
(美军公布的禁航区,导弹射程超过一万公里)
【导弹为什么要定期试射】
三叉戟II-D5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是美国海军主力潜射战略导弹,也是目前最紧凑的潜射洲际导弹,导弹长度为13.4米,直径为2.1米,发射重量为60吨。三叉戟II-D5导弹最多可以搭载12个分导式子弹头,不过根据美俄战略武器控制条约,每枚导弹的弹头数量上限是8个。导弹射程为12000公里,命中精度为100米左右,可以打击对方导弹发射井这样的点状硬目标。
(三叉戟导弹结构示意图,一艘俄亥俄级可以装载24枚)
三叉戟这样的战略导弹制造出来之后,要么由专门的仓库进行保存,要么就会被搭载在俄亥俄级核潜艇上执行战备值班任务。由于任务的特殊性,要求三叉戟导弹具备极高的可靠性,能够随时执行战略打击任务。否则对于国家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影响导弹可靠性因素有许多,既有设计、制造存在的缺陷,也有维护不力、操作不当等方面原因。长期战略值班造成的老化、环境侵蚀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导弹的可用性,需要定期、不定期检测,以确定导弹状态。
(三叉戟D5导弹首次试射遇到故障,诞生了这张著名的悬空转圈照片,试射失败)
【试射时间,都会再三斟酌】
战略导弹成本昂贵、技术敏感度高,不太可能进行全数检查。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战略导弹试射还有可能造成战略误判。2022年考虑到乌克兰战争爆发不久,局势紧张,美国空军取消了预定的民兵洲际弹道导弹试射计划。
综合这些因素,战略导弹只能采取少数甚至极少数抽检的方式进行检查,即每次随机抽出一枚或者数枚导弹进行试射,然后获取导弹试射各种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导弹及武器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性能鉴定,确定导弹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陆基的民兵导弹也要定期抽检发射)
导弹抽检是建立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基础上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优点就是成本低、式作量小,速度快,提高检验效率,尤其适合战略导弹这样价格昂贵,保密程度高的武器系统。不过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需要对于试验方法、手段要求较高,需要最大限度找到和控制系统误差,计算过程繁琐,计算量大,存在一定随机偏差。
(从子弹到洲际导弹,弹药几乎都要进行定期抽检,确保整体质量不会因突然下滑误事)
【升级后,也需要试射测试】
三叉戟II D5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在上世纪90年代服役,原计划服役到2030年左右,不过2007美国海军决定对三叉戟2D5进行延寿和升级,最终要一直服役到2042年。2014年起,美国海军着手对三叉戟II D5进行升级,升级项目包括制导系统、控制系统、弹舱等等。尤其是核弹头,三叉戟II D5的W76核弹头来自三叉戟C4导弹,已经十分老旧。
另外美国已经研制了W76-2小当量核弹头,让三叉戟IID5导弹具备更大的使用灵活性。最新消息是美国海军已经放弃发展新一代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转而继续升级三叉戟II D5。升级之后的三叉戟II D5将会配备给哥伦比亚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哥伦比亚级比俄亥俄级大一点,但是配备的导弹却减少到16枚,这样更经济实用)
为了检验升级之后导弹的可靠性,就需要对导弹进行例行抽检。考虑到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具备巨大的威慑能力,这种例行抽检试射活动也被美国海军当成炫耀武力的一种手段来运用。
【今年试射,突然换了方向】
今年试射与往年最大不同,就是海域和方向有了180度的大拐弯。
2022年6月20日,与今年几乎同期,美军也进行了三叉戟II D5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试射,而且是连续发射4枚,非常罕见。导弹发射地点位于加利福尼亚外海,落点在关岛附近,几乎横跨整个太平洋。
尽管美方一再宣称此次试射是例行试验,不与任何事件相联系,但是试射前夕,美军在亚太地区还举行了大规模联合演习,矛头直指中国,一系列“巧合”的动作,让外界认为是美国对华进行武力示威的组合举措。
(去年6月中旬,几乎同一时间同样是三叉戟导弹,试射地点太平洋,方向是亚洲)
今年这次,美国海军把试射海域改在了大西洋,应该也是考虑了很多的国际因素。试射正值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前夕,因此美国海军并没有像2022年那样明目张胆的在太平洋进行导弹试射,而是主动改到了大西洋,也算是一种军事上降级的姿态。
不过美国仍然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试射,没有大幅延期避开敏感时期,也表明美方仍然把所谓实力作为对华交往的重要倚仗,对此我们也要有清楚的认识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