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牧童路和仰光路交口的晨光北苑,这个已建成回迁十多年的小区,曾因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薄弱、居民矛盾纠纷频发而饱受诟病,如今映入眼帘的是干燥整洁的沥青路面、规范有序停放的车辆、人来人往的小区广场、党群服务站内不时传出欢声笑语,小区整体面貌的改观让人耳目一新。这一切,得益于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仰光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全域提升善治包河”目标任务,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着力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
图一:红色小管家刘咸珍上门收集居民需求和小区治理的意见建议(央广网发 仰光社区供图)
【资料图】
“+资源”,在资源整合上做加法
为实现小区居民需求“全天候”反馈、为民服务“零距离”供给,社区从织密治理组织体系和为民服务阵地建设两方面同步着手,充分发挥小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夯实党建基础,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协同合作,织密责任网。
社区党总支成立晨光北苑小区党支部,发动两新组织、小区党员参与治理,充实小区治理服务力量。组建了“112116”即由“1名党建指导员+1名小区党支部书记+2名红色小管家+1名社区小管家+1名专业社工+6名居民志愿者”组成的小区治理队伍,通过入户走访,广泛征求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
2022年10月份,小区改造主体工程接近完工,为改变小区居民无公共活动场地的局面,通过多次协商,自筹资金将小区西门入口处两间物业用房进行了整体打造,设置不同的功能分区,改造成为小区党群服务站。
为更好地服务居民,党群工作站链接了合肥市部分眼科医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仰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资源和合肥市铁路运输法院法律资源,以及合肥市爱凝社会工作服务站等社会力量面对居民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协商议事、帮扶助教、便民服务等活动,累计服务220余人次。
医生为小区居民提供免费眼底检查(央广网发 仰光社区供图)
“-距离”,在服务距离上做减法
晨光北苑内共有6栋楼15个单元180户居民,其中老年人、儿童及外来人口一居多。社区结合小区居民年龄结构特点,聚焦“一老一小”,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开展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抓住独居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关爱人群以及家庭矛盾突出、困境青少年等不同群体最核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实施差异化分类管理,提供关爱和志愿服务,不遗余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为缩短服务距离,充分发挥红色小管家在小区治理中的“熟人”效应和“前哨”作用,社区在本小区择优招募了2名红色小管家,热心肠的刘咸珍就是其中一位。退休后的刘咸珍,在看到社区招募红色小管家公告后,她第一时间报名。正式上岗后,一个帆布包、一件红马甲、一本工作日志、一支笔成了刘咸珍日常的必备工具。在日志本上,她密密麻麻记录着小区居民们和她说的每一个诉求、每一个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整改落实进度。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刘咸珍还上门为其理发,帮助整理卫生。
除了常态化的上门走访,小区党支部积极开展党的声音传播到家、乔迁之喜温暖到家、新春佳节慰问到家、生日诞辰快乐到家、新婚喜事庆贺到家、金榜题名祝福到家、生活困难看望到家、健康卫生关爱到家这“八到家”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x合力”,在集聚合力上做乘法
小区党支部坚持“强组织、聚力量、优治理、促和谐”理念,从组织建设、阵地保障、载体搭建、服务扩容等方面持续发力,坚持居民在小区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健全居民议事制度,搭建问题共商、困难互帮、利益协调的平台。
在小区6号楼下,有一处暖心议事角,由石凳、长条椅、圆桌围成的这个开放区域,是居民和小区党支部议事沟通的又一个场地,在这里,小区党支部走访中发现的、居民在业主群楼栋管理群中主动提议的、或向小管家反映的问题都是民主议事的对象。
小区党支部坚持问题分层分类处理原则,根据问题的类型确定商议目标和议事成员。楼栋内部问题由党支部召集红色小管家+党员中心户+居民骨干组织楼栋协商就地解决,小区内部问题召集党小组长+物业+业委会负责人协商就地解决,复杂、困难问题则召集小区党建指导员、居委会相关负责人等加入议事小组协商联动解决。社区以部门联动为抓手,发挥城管、文明、民政、安监、卫生等部门职能作用,凝聚工作合力,及时予以协调解决,实现服务群众的“乘法”效应。
小区居民吴某,因身体疾病等原因,家庭生活开支较大,闲暇之余会捡捡废品补贴家用,捡拾回来的废品就堆放在小区1号与2号楼交界处公共区域,严重影响小区环境卫生,红色小管家在发现这一问题后及时上报小区党支部,在与当事人多次面对面沟通,帮助当事人向社区民政部门申请帮扶。通过社区城管部门协助,吴某堆放的废品和垃圾及时得到清理。
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加上路面硬化后,居民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央广网发 仰光社区供图)
“÷难题”,在排忧解难上做除法
“去年下半年,我们积极回应居民关切,下力气改善小区环境,实施了雨污分流改造,将陈旧供水管网更新,疏通了排污管道。”仰光社区党委副书记刘杰对小区整改前的环境记忆犹新,“以前小区地面本来就坑洼不平,一到下雨,雨水不能外排混杂着污水积在路面,小区居民出行非常不便,意见很大。经过这次雨污分流改造,下水堵塞的问题得到了彻底整治。”
除了雨污混流,车辆乱停、车位紧缺、绿化缺失等也是居民普遍反映的问题。小区党支部积极回应居民关切,改观公共场地、改造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协调小区物业重新划设了机动车位,在去年年底前完成了保洁、保安队伍整顿,违章搭建拆除和小区绿化、墙体、路灯、停车位改造等任务,居民幸福感得到提升。
“从内心来讲,我们早就期盼小区有这么一天,现在楼上楼下都很干净,我们经常带着孩子下楼来玩,有时间就来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谁家有个难事大家也会一起想办法,邻里相处很融洽,心里特别的舒坦。”在小区党群工作站参加三八节趣味布艺活动的王阿姨说。
小区党支部在走家入户送服务和把居民请出家门的过程中,引导居民参与小区治理具体事务,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改变了以往居民被动听戏多、主动扮角少的状态,在分群服务、协同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